預計全年,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%左右、能耗降低6%,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5%;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增長16%左右,電信業務總量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5%和2%左右。
本報訊 苗圩在2016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所作的“穩增長、調結構、促融合,實施中國制造2025,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”工作報告中指出,今年以來,面對工業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困難與挑戰,全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,迎難而上,主動作為,突出抓好中國制造2025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系列重大措施、網絡提速降費、“互聯網+”行動等一批事關全局、影響長遠的重點工作,工業運行緩中趨穩、穩中有進,轉型升級邁出堅實一步。
預計全年,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%左右、能耗降低6%,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5%;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增長16%左右,電信業務總量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5%和2%左右。
一、面向全球競爭制高點啟動實施制造強國戰略
制定和落實中國制造2025是工作的重中之重。我們推動成立了國家制造強國領導小組和戰略咨詢委員會,指導發布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,有序推進編制“X”體系方案,啟動建立任務落實信息化管理平臺和制造強國基礎大數據平臺。各地積極響應、主動對接,出臺系列推進方案計劃。開展工業強基專項行動,支持118個示范項目,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和產品實現示范應用。完善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,認定75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和25家部重點實驗室。重大技術裝備首臺(套)政策落地實施。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取得重要進展,28納米芯片制程工藝進入量產,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總裝下線,ARJ21-700新型渦扇支線飛機交付商用,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重大專項啟動實施。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圓滿完成,高分二號衛星投入使用,長征五號新型運載火箭完成研制攻關,一大批國產裝備在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上集中展示,國防科技創新成果豐碩。
二、頂住下行壓力保持工業平穩運行
我們積極研究提出建議,國務院出臺了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一系列重要措施,這是本屆政府以來針對工業出臺政策最密集的一年。開展涉企收費清理規范專項行動,預計為企業減負超過1100億元。協調擴大重大技術裝備進口和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惠及范圍,政策實施以來進口免稅累計近2000億元。推動下調工商業用電價格,減少企業用電成本超過600億元。擴大高端鋁材、綠色建材和鋼結構市場需求,支持稀土、石墨烯等重點新材料產品發展。信息通信、家電、紡織、食品、藥品等行業質量品牌建設成效顯著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扶持政策進一步完善,1~11月生產約28萬輛,同比增長超過4倍。及時推出1.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購置稅政策,汽車銷售實現止跌回升。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運作良好,實際出資超過240億元,帶動社會投融資超過1000億元。開展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,推動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,為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注入新活力。
三、適應經濟新常態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
技術改造工作在新常態下作用更加凸顯,得到更大重視。推動完善了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,支持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等449個項目,中央專項建設資金投入577億元,帶動9620億元投資。高檔數控機床、工業機器人、新型智能終端、工業設計等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,預計全年,高技術產業增長11%。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取得積極進展,預計全年淘汰煉鐵1300萬噸、煉鋼1700萬噸、電解鋁30萬噸、水泥3800萬噸、平板玻璃1100萬重量箱以上,化解造船過剩產能1500萬噸,電解鋁行業產能利用率回升到80%以上,市場倒逼過剩產能退出的機制加速形成。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,協調落實配套政策措施,集成電路、稀土、嬰幼兒配方乳粉等重點行業兼并重組進程明顯加快。開展工業綠色發展專項行動,進一步健全能效標準體系,重點行業、區域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水平明顯提升,節能環保產業不斷壯大。繼續抓好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、中國軟件名城、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創建工作。落實“一帶一路”、京津冀協同發展、長江經濟帶戰略,指導各地積極開展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,建設合作示范園區,優勢互補、梯度漸進的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。
四、以融合促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
兩化深度融合取得新進展,突出抓智能制造,啟動智能制造專項和試點示范專項行動,支持新模式應用等93個項目,確定了46個試點示范項目。指導組建了智能制造產業聯盟,積極開展中德智能制造合作。突出抓兩化融合管理體系,貫標企業超過2000家,一批試點企業在精益管理、風險管控、供應鏈協同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初步顯現。突出抓培育新業態新模式,推動出臺“互聯網+”以及支持云計算、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性文件,制定“互聯網+”三年行動計劃,支持網絡協同制造、個性化定制、眾包眾創等加快融合創新。工業互聯網構建基礎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。突出抓軍民融合向深度發展,軍民用技術雙向轉移加快,2506家單位取得軍品科研生產許可。簡化軍品市場準入審查程序、軍民通用標準建設、重點領域設備設施資源共享取得新突破。
五、聚焦熱點難點問題加大信息通信業發展管理力度
狠抓網絡提速降費,繼續實施“寬帶中國”專項行動,推進全光網城市建設,推動企業持續降費,取消京津冀長途漫游費,全國平均接入速率較2014年增長1.7倍,網間寬帶擴容612G,截至10月底固定寬帶和移動流量平均資費水平下降幅度已超過50%、39%,完成提速降費年度目標。發放了LTE-FDD牌照,4G網絡覆蓋全國城市。預計全年4G用戶突破3.8億。三網融合面向全國推廣,IPTV用戶超過4500萬。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取得實質性進展,初步形成中央、地方和企業共同促進農村寬帶建設的格局。移動通信轉售開放試點有序推進,寬帶接入市場開放力度不斷加大,在全國范圍內放開了電子商務外資股比限制。開展中歐5G領域戰略合作,與國際電信聯盟啟動共建東非信息高速公路項目,積極搭建海峽兩岸產業交流合作平臺。完成無線電管理條例修訂草案立法審查?;A資源、網站備案、用戶個人信息保護、移動智能終端等方面管理進一步加強,電話用戶實名制和打擊治理“黑卡”、垃圾短信、“偽基站”等專項行動成效顯著,移動電話攜號轉網有序推進。配合相關部門處置違法違規網站4378家,競爭秩序進一步規范,電信服務質量穩步提升。網絡信息安全管理持續強化,出色完成反恐維穩、重大活動及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通信、無線電和網絡信息安全保障任務。